傅維安
1937 年生,著名動物雕塑家。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浙江省雕塑家協會理事,第七屆浙江省政協委員。1959年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同年保送到本院雕塑系師從周輕鼎先生學習雕塑,1962 年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并留校任教。
傅維安先生著作有《雕塑-技法與欣賞》等著作。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開設雕塑『構飾』課,此課程為中國美術學院優秀課程。他把雕塑空間造型與工藝性立體構成從學理上區分開來,認為造型語言不是簡單的形式美,而是形與質、形式與精神的完美融合,他的這一理論影響著幾屆雕塑系學生,使之受益匪淺。
傅維安教授始終不渝地堅守學院藝術品質,在動物雕塑研究領域,承傳了他的導師周輕鼎先生(我國第一代到國外留學并投身于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雕塑大事)的藝術理念,繼承并發揚了中西方傳統雕塑藝術的造型神韻和精神。在探索雕塑造型的過程中并非簡單游戲于形式、工藝或民俗式樣,而是嚴肅、嚴謹地從藝術的高度把握形式、材料與主題的關系,他的雕塑作品,造型洗練、概括、形態生動、豐富多樣。傅維安先生是中國當代動物雕塑領域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傅維安雕塑作品集《開落不因風》于2008年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中收錄了他大部分作品。
周輕鼎先生和傅維安老師在上海動物園寫生
七十年代 傅維安先生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塑造猛犸象雕塑
聊有余響
——記曾經開設多年的動物雕塑課和構飾演練課
傅維 安
一
1998年,我在碩士研究生畢業匯報展的附言中,開篇提到:“很高興,在我退休之年正是我這兩位學生競業之時,從此,先師周輕鼎先生的衣缽又有了一代傳人,而‘承前啟后’,我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樂觀其成了?!盵i]
這段話涉及到三代人,一段動物雕塑課程的教學歷史。
首先是周輕鼎先生,他被譽為“中國現代動物雕塑奠基人” [ii]。1896年生于湖南安仁,父親是前清拔貢,予先生以極好的蒙養,詩書畫印諸藝得焙素功。1922年,他順利考入上海美專師范科,主學繪畫。自1929年起,東渡日本,西赴法國,先后求讀于東京川端畫校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雕塑系。在巴黎,他師從著名雕塑家讓·布舍,專攻人物雕塑,當時的同學有劉開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淪陷,先生避難里昂,師從著名動物雕塑家杜馬,開始專門的動物雕塑創作生涯。他以超常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學業,并在法國繼續從事藝術創作,羈旅長達15年。
1945年12月,周先生回到祖國后一直任教于國立杭州藝專(現中國美術學院),從事雕塑的研究、創作和教學,并主攻動物雕塑。歷任雕塑系系主任、教授、校教授會主席、校務委員會常務理事(代行校長職務),從而得以保全學校,使之完整地交由人民政府接管。1958年后任民間美術系系主任。1963年起兼任浙江省政協委員等社會職務,直至逝世。
周輕鼎先生的動物雕塑,不僅顯示出卓絕的寫實功力,尤其能令人感到藝術的靈性與才氣。他強調個性和主觀感受。作為一位成熟的藝術家,已經歷過諸如解剖等技術性的練習,他完全可從石頭、樹根、山勢川形等。這些自然形態中獲得靈感和啟發,主張寧拙勿巧。他認為人為的加工太多,太拘泥于準確性,那么天然、生態的東西就沒有了。此外,他主張做動物雕塑要有生活氣息,要有詩意,“動物雕塑中的詩意就是作品中的那種打動人心的、引人深思的、美的、誘人的東西”。
他的作品秉承現實主義的美學思想,堅持從生活中來,但也不乏浪漫主義的詩人情懷。他所創作的動物雕塑多賦予人的性格,人情的色彩,有的還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生態景象。故論者每每贊譽他的動物雕塑是“活”的,他是賦予動物“生命”的人。
周輕鼎先生不僅創作成果豐碩,而且也是一位優秀的藝術教育家。
他也是最早引入西方藝術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前驅之一。然而不論其踐行此道如何嚴苛,卻并不主張唯客觀是尊,在“科學”二字上去鉆牛角尖。為求解嚴謹與自由、技與藝的關系。他同時要求學生重視對本土傳統雕塑藝術的研究與學習,尤推崇對漢魏六朝雕塑精品的體察和品味。從中感受其韻致的表達與造型的純凈,以及寓于其中的精神與氣息。
在動物雕塑課的教學中,他特別強調寫生。與一般人物雕塑的寫生不同,動物不像人那樣會靜止下來乖乖地當模特兒,這就要求雕塑者善攝瞬間、擅抓神態。他說:“動物寫生,特別是速寫,也要快,要滿懷激情地、迅速地抓對象的生命。不要無動于衷地在那里摸來摸去。要知道:摸久了,就會把生命摸掉了?!薄暗袼芗沂掷锬笾牟皇峭?,而是一團火!”在他心中,創作已經熔進了他的生命。
1959年,學校貫徹文化部“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個八字方針,決定為周輕鼎、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四位教授配徒。藉在分擔老先生冗事之余實現學術傳承。得此機緣,我遂有幸投身先生門下,成為其入室弟子。從此常年跟隨,形影不離。
20世紀60年代末,學院復課。動物雕塑課的教學由我接棒。周先生教課重觀察、重體驗、重寫生,他要求多看多做,我承其衣缽自然一一沿襲。然而限于教案與成著的缺失,必須要在理論與實作兩方面迅速跟進,為此我憑實踐所得并多次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館、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拜訪專家,向他們請教人類和動物的進化軌跡、食性與外形的關系以及解剖學上的異同,然后撰寫了《動物雕塑課教學提要》,搜羅了一些解剖圖錄。其中兩件習作(馬頭和虎頭)竟在不經意間成了通用的教具,流遍全國。在教學內容和進程安排方面也漸成規矩,漸臻穩定與成熟。
對于周先生的作品,我是有一個“接受——不接受——接受”的過程的,這與對“摹真寫實”中的“真實”二字的理解程度有關,當然與開了眼界也有關。最初什么也不懂,周先生講的東西全部都接受。之后認為其手法太單一、風格少變化就覺得不滿足了。再之后,等到我去巴黎拜訪了四位雕塑家之后,回過頭來再看他的作品,則又有了新的理解,發現他既有中國寫意的意蘊,也有西方寫生的風骨,很自由又很輕松。他不講泥巴味而是講金石味和書卷氣,講中國文人的情懷。他下手即有一種蒼勁樸拙之感,這與他的書法、篆刻功底與詩文根植大有關系。他早已從石鼓、鐘鼎及各類青銅器什中味得了古拙和凝重,大器與深沉。
文為質飾,文質相應,寧可將錯就錯切勿以辭害意。這是周先生經常告誡并引為理念堅守的。此意源出孔子,原話是“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ㄕ撜Z·雍也篇)。史者,虛浮也,謹肅也;野者,粗野也,失控也。須是收放有度,既存本性又有節制才好。雕塑是最講究文為質飾,文質相應的。寧可質勝文,存其樸拙,切不可文勝質而陷于薄俗,至于文過飾非,則更是與藝術遠離了。只有一個例外,工藝美術是不忌文勝質的,不然就難以化廢為寶,掩陋藏拙。
我在探索雕塑造型的過程中并非簡單游戲于形式、工藝或民俗式樣,而是從藝術的旨意上去把握形式、材料與主題的關系,使作品能夠做到造型洗練,形態生動、不陷蕪雜。我認為雕塑是造型藝術當中最精煉的,猶如文學中的詩歌,而且是其中的律詩絕句,語言最少、一無旁依。我追求作品的簡潔和單純,對作品造型,特別是外形輪廓務期明晰。
二十余年后的1994年,動物雕塑作為一門專業開始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爾后的傳人就是翟慶喜(魏紹明早逝,留下部分作品,頗有先師風采)。翟慶喜的許多范作更被今天的學生視為經典。
不過動物雕塑課的開設終究是應時性的。因為真正的雕塑家是不懼塑造任何對象的。只是在學生階段由于疏于觀察,少有見識。在基礎練習中才生偏頗,開設此課程而開設這個課程差可彌補,亦希望借此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將之列為創作的選材,而有新的開掘,就像曾成鋼那樣。
二
同樣,在這篇畢業匯報展的附言中,我又寫道:“做雕塑,‘塑什么’是一回事,‘怎么塑’又是一回事,而他們所研究不怠的尤在后者。此外一個副命題便是勉稱的構飾,乃是鑒于構圖學的概缺,權以其外延之實踐推演其原理的一種嘗試。在這方面他們也做了積極的開掘?!盵iii]我認為,藝術的發展,說到底,在于形式的創造。
在恢復高考,雕塑系首屆、二屆學生出道前后的這段時間,各年級的學生對西來現代藝術都是熱衷,又茫然,躍躍欲試又無從下手。正是鑒于這種狀況,雕塑系適時開設了“現代雕塑基礎課”(當時并不是這個名稱,但出發點是一致的)。這門課的名稱,最初頗為紛雜,爾后漸行漸進,并為教學方便計丞待,統一名稱。當時曾有多位教師教授此課程,然而遺憾的是皆是摸著石頭過河,既無教案,更無切實可行的綱要扶持,于是我在觀察、旁聽之余,才撰寫了《構飾課教學提要》,從課程定名到演練項目,一一作了設定。
我在作品集的《自敘》里曾寫道:“做雕塑,我崇尚構飾,構飾者,形式構植其分而言之者哉,構者筑其勢、醞其氣也;飾者調其姿、釀其韻也,勢姿恰度,氣韻自得?!盵iv]
“構飾”我創造出來的一個專業名詞,這一擇定,在于區別人們慣常所理解的變形或抽象,構飾課是以研究雕塑造型結體的法則和構成雕塑語言諸要素的質性為前提的。雖然在構飾課里也引進了工藝學中的立體構成的某些原理和手段,但主要的還是強調雕塑樣式和語言的獨立意味,籍以豐富和完善自身的體系。其教學主題在于“藉材料的構筑,作語言的、形式的和思維的練習”。
構,含構成、構筑、構圖、建構諸義;
飾,綜裝飾、美飾、飾化、夸飾諸說。
構與飾并,概括了方法與規范、手段和目的,與教學主題相契合。構飾憑托于生活,藝術憑托于構飾,無構不成法,無飾難為術,故構飾乃是藝術的要樞。構與飾的關系,是匹配為用的,構離不開飾。飾也離不開構?!皹嫛笔枪窍?、態勢的支架,性狀、體格的展示;飾則是風韻、神采的條理,匹麗、配協的稱應。構、飾兩者,內外相得,骨肉相成,一而統之則“真”在,分而離之則“命”亡。故構飾相關,其如陰陽,只可兩全,不能獨存。
在《構飾課教學提要》中我對開課的目的進行了說明:“開放的社會便有開放的藝術,我國當代的雕塑藝術正在接受世界。許是物極必返、或為文明進步,“歸真”、“詩化”及“哲學化”等藝術主張應時而興。資深積厚者猶對慣熟的程式動因做著反思,并以積極的努力促成了傳統藝術的更新,況以“現代”、“新潮”冠名,或長于制幻設謎、或擅以材質呈趣的“體積魔方”更是頻登大雅、展姿呈彩?,F代雕塑與現代哲學、科技及環境的呼應和便捷巧取的意識與實踐,不僅大大突破了傳統雕塑的概念,也對恒久以來在雕塑專業教學中被視為常規的“審美圖式”提出了挑戰。面對這種并非暫時氣候的時代性變化,現有的雕塑基礎教學顯然相形不逮。為了改變這種不相適應的狀況,利于引導并訓練學生既得滿心創造又有理論的自持;既有極貌狀物的再現能力,又有變通會適的表現技巧,順時應勢,遂在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設立了這門試驗性的課程——構飾課?!?br />
我的思考是就現代雕塑的形態特征開始,然后考其用材(因為以前的材料簡單,現在的雕塑材料豐富了),析其語素,并分項演習,其中有單項演習,也有綜合演習。造型語素,說穿了仍然不外乎點、線、面三大類。點之大者,就是團塊。傳統雕塑重團塊、重寫實,而忽略了線與面的發掘與利用,僅此而已。所以該課程的定位仍被置于基礎課的范疇。與傳統基礎練習不同的是,一是以解剖學為前提,構飾課則以形式構植[v](即構圖學)為前提。比如說抽象一些,為什么一塊石頭有美丑之分(石頭也是一個團塊)?就因為在于其是否契合于形式的法則。
構飾課課程設置的思路,對其他系科的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或許亦有啟迪和借鑒的價值。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門課程的基本情況[vi]:
(一)構飾課的教學要求
這門課要求學生要思路明確、“語言”純熟、“法則”靈活、應變通俗、文質完美。所體現的是對雕塑藝術形式發展的本質因素進行的歸納表現為不同的功能取向,不同的材質條件,就有相應的形式。核心是變,觀念變,產生審美變,時代變,產生形式變。而民族、地域以及工業化程度的差異,又會在變中顯示出各自的特色。構飾課突出了雕塑藝術最基本的要素——材質、體積、空間、“秩序與安排”(亞里士多德),特點是與內涵相聯系的雕塑藝術對空間的獲得,不僅在于實體的占有,還在于它所顯示的張力和滲透力。完美的形體組合,取決于造型與內涵的相應,材料的得宜和加工的精到??臻g形式的內在聯系主要在秩序,秩序制約著空間形式的組合,并具有一定的規定性。同時,同一種秩序又可以有多種的構筑方式,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沒有抽象和絕對的標準,這些都離不開一定時代賦予的觀念制約和為雕塑藝術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與工藝條件?,F代社會促成了現代藝術,也使雕塑藝術在觀念上和實踐上,呈現出對傳統成就的抗衡與挑戰,甚至更具超邁的氣象。
構飾練習之借助于材料性狀的不同和加工方式的有別,制約并引導著造型思路的趨向,所以既能開拓,又能明確。而材料性能的特殊和加工條件的限制,又可使學生命題當前而免于被動。從而化解他們的妄惑,促成他們的自覺,使他們漸漸地由“自在”走向自由。
(二)構飾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構飾課是以幾個既獨立又聯系的單元課程組成:順應性練習、稽序性練習、造型性練習,約安排160—200課時。其教學以漸進的序列展開,教學特點可歸納為由單項到多項、從有序到無序、由實到虛、由表及里、有實體到觀念、由形式到內容、由客觀到主觀、由動手為主,到用腦為主——由對物質形式開發到精神開發。
1.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其訓練方式,是以一定課題或材料、空間、組合、秩序或工藝制作,作不同內容、層次、規模、要求的訓練。以有限定的要求,無限定的對象為其訓練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在實踐中體驗事物運動的基本規律,領悟各種構思和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學生的制作(創作)能力均要以想象力為基礎。素質是全方位的、綜合實力的體現,能力、心靈的缺陷必然從作業的制作中顯露出來,這樣也就為構飾課的繼續深化提供了對象、依據和可能。
2.注重觀念和規律的訓練
構飾課推崇和注重研究事物發展的本質練習和必然趨勢。課程的首要目的是以特有的自身組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單純而強化的觀念訓練,具科學性、目的的明確性,正在于自始至終注重觀念的訓練——材料的觀念、空間的觀念、構成的觀念、秩序的觀念、體積的觀念和創造的觀念——以超越具象為特征的觀念訓練。這門課拋開具體物象的束縛,利用規定性的材質、形體,進行語言的純化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直接切入空間藝術的本質之中,把琢磨不定的藝術形式物化為可以感知的規律,凝聚成極其哲理的觀念,從而使學生在自覺、積極的參與之中,體悟其中之真趣,理解藝術之所以為藝術。
3.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
構飾課教學方法的獨到特色是深入淺出。它將復雜的理論教育,溶于系統的漸進的實踐教育之中,從更大的范圍研究、歸納共性技術和普通方法,并在教學的實踐中分別加以貫徹,如對一根獨具特性的線的安置,一個體塊的分隔重組,看似簡單,又極易上手,但它卻能使你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雕塑藝術宏大的規范建構之中,切入空間藝術的實質之內。它以貌似簡單的具體手段為切入點,進行由表及里、深入淺出的訓練,旨在讓學生能夠揭示構成雕塑藝術品格的一切要素。不難看出,構飾課教學方法是舍其瑣碎、雜亂,取其大要,注重本質規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通過手段和過程,進入觀念和規律。
(三)構飾課的特色與價值
1.教學觀念上的革新
構飾課的課程設置是開創性的,體現的是教學觀念上的革新,注重和強調與雕塑藝術樣式有關的各種新觀念和新命題及新訓練方法。
革新是構飾課精神觀念的核心和根本價值,它的特征是在雕塑教學上超越慣性思維的束縛,擺脫在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條件下形成的觀念價值和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手段,更以新的觀念對雕塑專業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考察、構想和探索,吸收傳統和現代的既有成果,以最優方案把現代的審美觀念和思維方法,組構成新的教學課程,使現行的雕塑教學體系更豐富與完備。
從構飾課的教案、教程、教學方法上的體現的特色,大致可歸納為新、整、活、精、復五個方面?!靶隆北憩F在對基礎課觀念的變革。使“解剖學”為基礎的三維結體訓練與以《構圖學》為基礎的三維結體訓練,同時并進,而形成教學實踐本身的立體化。同時,構飾課也提出現代藝術應當與現代哲學、科技的最新成果相呼應的主張,促使學生關注社會一切最新成果?!罢敝噶⒆阌诮虒W進程全部的觀念照應——從觀念到手段,強調雕塑藝術基本原理的觀照,對作品一切組構因素的謀略、規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在制作過程中取精用宏,建立“虛”與“實”、“內部”與“外部”的宏構觀念,注重總體結構的完整與無漏?!盎睢?,具有限定的寬泛、自覺參與意識、活躍創造性思維三個特征?!熬?,不僅要求作品的品格,還強調一種精純意識,要求指導思想的純正。取其大要,不雜不混,舍棄表象,求其本質。每個課題,每項教學要求,都以有鮮明的個性,體現本質規律為目的?!皬汀?,側重在手段上對觀念、對規律的重復訓練。
2.強調材質的獨立價值和對材質的“順應”
構飾課強調重視材質的價值,發現材質之美和材質的感情色彩。構飾課對材質的特殊訓練和要求,目的在于以實踐解答美學上的一些理論問題。充分發揮材質的特性,構成特有的空間,以獲取獨立的美感,讓客體與主體通過材質直接交流,使創作成為主客體交流的最佳傳媒,從而充分展示作者的情感與人格,真正做到文質輔成,諸善并臻。
這門課教學的主干思維是“順應”,它所涉及的范圍,是全方位的,要順應命題、生活、時尚、自然、環境、材料、制作、量值、悅感等,不勝其舉,它最終得歸結于順應人心的善美。構飾同時亦在構雕塑家的人品,飾雕塑家的天性,此即前人所謂技外求技,法外求法,得其天良。
3.雕塑教學體系中的硬件和軟件
構飾課不僅具有對原有教學體系進行歸納、總結的意義,而且還具有反思、清理的意義。相對寫生練習,它在訓練手法上更強調“構筑”與“飾化”并舉,使作品的飾意與美感體現在構筑之中,拋開具體形態的羈束,突破材料的限制,讓學生更多的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個性和天賦,從而獲得新的自由翱翔的空間。
構飾課訓練,根據雕塑藝術式樣特征和演變,首要的是在形式構成中對“雕塑意味”的思考,尤其是通過影響人的情緒、精神,使之產生某種藝術感受的語言符號因素。在構飾課中,所包涵的藝術創作的要素,具有表現和象征的特點。因此,雖然能反映生活,卻不能再現生活。因為雕塑家有目的、自覺的行為,只需通過抽象的提示,獲得一定的可知信息、藝術氛圍、構飾課體現了精神物化的一種特性,并強烈地反映出不同雕塑家獨特的個性與人格。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構飾課的內容和它的特殊教程,把形式美的規律,納入于構筑,訓練于語素,從而不啻揭示了現代雕塑所以類乎“體積魔方”的奧秘,還突出了雕塑藝術在形式發展的邏輯演繹中,使獨特的藝術意蘊現代化。
這三大段“基本情況”原是黃發榜先生寫的文章。我覺得他寫的比我想的要好,于是湊個“現成”,就把它錄入這篇“聊有余響”中了。
構飾課的教學效果最顯著的就是學生的習作。僅就形態而言,已經沒有中外東西之分了,看不出來是哪一個國家的,我想這也是成功。這個課程曾被評為中國美術學院“1996年度院級優秀課程”,后經翟慶喜調整充實,2000年再度被評為中國美術學院“院級優秀課程”。同樣,構飾課也是一門應時性的課程,當教與學二者都進入到“現代”了,這門課程也該結束了。